上海电机学院“十二五”校园基本建设规划(2011-2015年)

发布者:发展规划处发布时间:2011-06-30浏览次数:1356

上海电机学院十二五校园基本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根据建设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教委建标[1992]245号文《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系要求,上海市城市建设规划有关规定,国家和上海市关于高等院校信息化、图书馆专项评价指标要求,《上海电机学院学科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20年)》和《上海电机学院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基本思路,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为根本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保障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校园基本建设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等上级单位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校园面貌日新月异,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后勤服务不断提升。不但支撑了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新专业评审、55周年校庆、升本5周年庆典、集团新员工培训、院系调整、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科创、学科专业发展、国际与国内合作教育等重大活动,而且还积极探索校园基本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改革,超额完成了十一五校园基本建设规划的各项任务指标。

(一)主要工作成绩

 1.老校区改造工程

十一五期间,学校加大了实验室改造和基础设施改造的力度,进行了汽车实验室、经管物流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实验室等项目以及部分道路、校园供电线路、公共教学场所、部分行政、办公生活设施的改造,共投入专项基建改造资金1509余万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现有正在运行使用的校园占地面积485 余亩,各类建筑面积21.3 万平方米,其中闵行校区占地 223余亩,建筑总面积为10.3万平方米;闵行西区占地174余亩,建筑面积为6.7万平方米;杨浦校区占地88余亩,建筑面积为4.3万平方米。

2.新校区建设工程

十一五期间,在上级主管部门支持下,学校积极筹建金山校区,正式规划并启动了临港校区建设,有效突破了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和分散给学校发展带来的瓶颈制约。十一五期间,临港校区一期工程建设总体进展顺利,预计20117月,随着一期工程的完工,学校将正式启用临港校区。

学校党政不断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要求,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坚持专家路线,完善项目咨询体系,以双优工程为抓手,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了全程安全与质量监控体系,实现了项目重大事宜的公开公平公正,积极参与市重大工程建设立功竞赛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一期工程项目规划参数

工程名称

建筑面积(M2

投资概算(万元)

第三食堂

3031

1242.83

语言教学中心和物理实验

教学中心拆分

6736

1645.47

文理大楼

4880

1159.59

工业中心

13827

3606.32

公共教学楼

16996

3991.97

道路、桥梁、管线

  

4122.76

一期景观绿化

  

3921.39

其他配套工程

  

6366.35

本科生公寓

64683

14374.82

第一食堂

5322

1904.91

研究生公寓

5129

1495.90

学生事务中心及卫生所

5369

1646.25

图书馆

23743

10443.49

总计

149716

55922.05

3.图书馆建设工程

1)图书馆馆舍建设基本满足各方需要


建筑面积

座位数

电子阅览室座位数

闵行校区

3865

370

100

闵行西区

545

204

-

杨浦校区

1500

329

98

总计

5910

903

198

2)文献建设稳步推进

年度

折合在校生数(人)

纸质文献总量(万册)

电子资源总量(折合万册)

总藏书量(万册)

生均纸质藏书量(册)

生均藏书量(册)

2010

11987

89.98

130

246.06

75.06

205.27

  

年度

中文期刊种数

外文期刊种数

中文报刊种数

期刊与报刊总种数

期刊与报刊总份数

2010

667种(969份)

44种(44份)

106种(174份)

817

1187

3)电子资源建设不断完善


2010

镜像数据库(TB

11.5

网络数据库(TB

25.5

数据库个数

22(其中镜像12个)

其中外文数据库个数

6

4.校园信息化建设工程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学校有线网络已覆盖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楼宇和学生宿舍区,实现了千兆主干和百兆到桌面的网络架构,无线网络已覆盖学校主要公共区域,提供了千兆Cernet教科网、50CTC中国电信、30兆联通(杨浦校区)的多链路互联网出口。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了明显提高。

2)信息化基础应用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建立了校级电子邮件系统,电子邮箱用户总数达12500人,平均每位教职工的邮箱容量为500MB,每位学生的邮箱容量为100MB。建成了校园一卡通系统,覆盖了所有校区,校园卡已经实现消费、身份认证等功能,深入到学生和教师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从根本上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设想,为促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建立了学校网站,并多次改版学校主页,取得了良好效果;各部门、院、系、研究机构等也建成了网站,现有二级网站56个,每年两次的网站检查,对提高各类网站的信息更新、访问量等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3)校园网络资源建设不断增强

数字图书馆提供的电子期刊6千多份,电子图书14万多册,光盘及网络数据库27余种,多媒体光盘资源 503片。教学资源的建设环境已基本建成,已建成了课程中心,精品课程网站。提供了FTP文件下载服务和各类学习软件、应用软件、系统软件以及娱乐资源。

各类电子资源的存储容量从五年前不到3TB发展到如今的25.5TB。各类期刊和电子资源利用率越来越高,已逐渐成为广大师生学习、科研、教学等吸取知识的主要场所。

4)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有了质的飞跃

建成了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基本完成了数据共享、统一身份认证和校内信息门户,实现了一个账号一个密码可访问教务、科研、新闻、通知通告、工资查询、校内网络资源等信息,方便了广大师生员工。建成了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和部分管理信息化系统,提升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5)信息化建设环境基本建成

学校出台了《关于加强上海电机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上海电机学院校园网络管理实施细则(暂行)》等管理文件,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操作。建立了各部门网络管理员和网络信息员三级队伍和学生网络信息员队伍以及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考核机制,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完成了三年的信息化工作培训,提升了学校整体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老校区基本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学校发展战略的调整,特别是临港校区建设工程的正式实施,各校区的功能重新进行了定位。目前青云路、粤秀路校区已被闸北区政府收储。杨浦校区、闵行西区已列入置换计划,十一五期间为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仅对老校区现有硬件设施进行了维持性改造,实验室、学生公寓、体育及师生活动设施等办学资源始终处于短缺状态。

2.临港校区基本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临港校区建设工程按照一次规划、一次征地、分阶段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分步实施的方案为2008-2011年完成项目一期工程,2011-2012年完成项目二期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二期工程立项遇到困难与挑战,二是建设资金平衡面对许多挑战。

3.图书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图书馆硬件设施不足,随着临港校区的建设完成此问题将能得到有效解决;二是文献总量不达标,纸质图书藏书量未达到生均80册,电子文献总量尚未达到同类院校的水平,电子文献的种类不足,外文资源的比例偏低,期刊总种数偏少。

4.校园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软硬件建设上落后于同类高校;二是学校各系统的集成度不高,资源建设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信息资源的统筹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三是学校整体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不高。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十二五期间,我校校园基本建设面临重大挑战,不但面临本科院校合格评估等内涵建设任务,同时面临临港校区全面建成,学校主体迁入临港校区等工作,需要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各方协调,努力打造全新的上海电机学院。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以建成、完善、合理运行临港新校区为核心,以智慧型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以图书馆专项评估达标建设为重点,全面规划校园基本建设。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学科科研发展的需要,根据各校区功能定位,综合配置办学资源,营造和谐、安全、文明的优良育人环境,形成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精神文明氛围和校园文化,为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早日实现总体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优先建设临港校区的原则

集中力量,在十二五期间,加速完成临港校区一期、二期工程及其实验室、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等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任务。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有序完成老校区的结构调整和整治的原则

及时修订十一五期间制定的闵行校区总体建设规划,以危房改造、环境整治、功能调整、信息化系统升级、图书馆调整为基本内容,从实际出发,努力完成老校区的基本建设任务。

3.确保稳定、改革创新,不断适应办学条件保障新要求的原则

学校主体搬迁临港校区,办学保障的地域、范围、要求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需要进一步深化信息化服务、图书馆服务、后勤服务及其他办学条件保障模式的改革,提高新形势下的保障水平。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围绕学校十二五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确保基本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参数达标、形态优良的临港校区,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全力打造现代化的智慧型和谐校园,为培养和造就卓越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二)具体目标

1.基本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将以闵行校区、临港校区功能定位和学校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为指导,全面实现临港校区总体建设蓝图,完成学校的整体搬迁,实施闵行校区的调整和整治计划,完成杨浦校区和闵行西区的置换。

1)临港校区建设目标

临港校区规划设计采用了历史主义加现代复兴主义的设计思路,把优雅与理性并重的英国工业化时代古典、理性情节和潇洒、精致、大胆、环保的现代手法融为一体,以全新的设计理念,构筑充满人文精神、数字化、生态型的现代大学校区。

在建筑形制、色彩处理、材料运用上,兼有明快与稳重的双重特征,注重形态与功能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学校与企业的和谐统一,形成了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鲜明的个性化建筑风格。

在校园的整体布局、功能结构上充分体现现代大学教育特色,赋予广大师生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以人的活动为设计的本原,强调人与校园环境的融合,合理设计空间系统,以连廊围合等为标志,创造宜人的交往空间,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文明、宁静、舒适、自由、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校园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坚持自然和美,简约有序的景观设计特色,以水、坡、园、林为核心,体现临海地区的环境特色,合理营造水系、绿地和花草树木等多层次的生态群落,构建生态网络,使校园的景观与建筑协调发展。

严格按照国家和上海的环保、节能法规、标准,强化太阳能技术、地源热能技术、建筑保温技术、现代垃圾处理、煤气利用、自然采光通风技术、LED照明显示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应用。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一二期项目总体规划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616075

建筑密度15.18%

运动场地面积54227   

一期:331330   

建筑层数以26层为主

400田径场1

二期:284745   

其中图书馆7

网球场10

总建筑面积260000   

学生公寓为6

篮球场40

一期150000   

绿地覆盖面积252600   

排球场8

二期110000   

绿地覆盖率41

7人足球场2

地上建筑面积250000   

水域覆盖率10.55

非机动车位6000

地下建筑面积10000   

道路广场面积175168   

机动停车位600

综合容积率0.42

  

其中地上450

建筑占地面积93539   

  

地下150

十二五临港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览表

序号

建设内容

规模(M2

1

行政楼

10000

2

公共教学楼

8000

3

机电大楼

5000

4

经管信息楼

5000

5

学生公寓

27300

6

第二食堂

5000

7

机械实验教学中心

11500

8

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7500

9

汽车实验教学中心

6000

10

经管实验教学中心

3800

11

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

6000

12

风雨操场

5000

13

礼堂

5000

14

后勤办公用房

1000

15

生活一条街

2400

16

车队用房

1100

17

垃圾站

150

18

门卫房(含收发室

250

  

合计

110000

十二五期间临港校区配套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览表

序号

建设内容

规模(平方米)

1

学术交流中心

20000

2

专业教学楼

10000

3

汽车学院大楼(暂定)

5000

4

科研大楼(暂定)

10000

5

后勤设施(暂定)

4000

6

文化休闲设施

1000

  

合计

50000

十二五末建成后的临港校区,占地924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在校学生规模10000名、生均各项指标达到92国家标准,绿化覆盖率40%以上,水面率10%左右,成为服务设施齐全、人文景观丰富多样,满足学校本科教育、国际合作教育、行政管理、产学研合作、现代装备业培训等基本硬件要求的完整校区。

2)闵行校区调整改造目标

2011年秋季起,学校办学主体将逐步搬迁至临港校区,闵行校区的功能定位将发生重大变化。为平衡学校总体建筑面积的需要,大量老旧建筑需要进行必要的整修,依据安全、合理、降低运行成本、保证使用效益的原则,调整使用功能。

闵行校区整修任务一览表

类目

面积(M2

结构类型

抗震设防烈度

建造年月

第一教学楼

4381

楼板预制板砖混结构

不详

1953

第二教学楼

2921

砖木

不详

1953

社会团中心

1653

砖木

不详

1953

行政办公楼

2353

砖木

不详

1953

调整后的闵行校区将成为高职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李斌技师学院的所在地,形成保有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全日制学生规模2000名以上,生均各项指标达到92国家标准,设施与功能齐全的生态校园。

2.校园信息化建设目标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建成一个绿色、高速、开放、可管理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建设,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服务提供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良好的信息技术服务,初步形成智慧校园,学校信息化建设主要指标赶上上海同类高校水平,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建设现代化远程教育平台,确保跨校、跨境沟通对话的信息渠道畅通。

3.图书馆建设目标

确立以为读者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工作指导方针,以将图书馆建成学校的现代化学习中心、情报信息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和文献资料中心为目标,不断改善办馆条件,使馆舍面积与座位数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文献资源建设上,以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为核心,以读者需要为重点,持续改善、优化和充实馆藏文献,使生均纸质图书量达到80册以上,数字资源有较大发展,形成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共存,实际拥有资源和可获得资源并举,以技术应用为特色的综合性文献资源体系;在服务上,重视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建设,提高图书馆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切实的文献信息支撑。具体达到:

1)馆舍面积与座位数

图书馆舍总面积26000㎡,总座位数3250个,达到生均建筑面积2㎡,生均座位数0.25个的要求。

2)文献资源

2015年纸质图书总量达110万册以上,镜像电子资源总容量达20TB以上,达到生均纸质图书80册,年生均纸质图书进书量3册以上的要求。

四、重点任务及实施路径

(一)临港校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及实施路径

科学决策,以对历史和未来负责任的精神,把临港校区建成责任工程;全校动员,全员参与,使临港校区工程成为凝聚全校师生员工智慧和力量的人心工程;规范组织,精心施工,把临港校区工程建成优质工程;以人为本、优化环境,把临港校区工程建成生态工程;加强投融资管理,降低工程造价,把临港校区工程建成效益工程;建立监督机制,强化责任和廉政意识,把临港校区工程建设成阳光工程;创新管理模式,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速度,把临港校区工程建成高速工程。

充分吸取临港校区一期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优化校园整体规划,积极组织二期工程和配套项目的建设,配合完成各类教学科研实验室、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优质社会资源,快速健全校区功能配置,探索项目管理与校区运行的模式创新,充分发挥新校区的功能与效益,努力把临港校区建设成为功能分区明确,建筑布局合理,文化氛围浓厚,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生活保障可靠,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数字化校园,为迎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60周年校庆提供良好条件保障。

进一步加大建设资金的筹措力度,创新基本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创造条件及时启动临港校区三期(配套)工程,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进一步的条件保障。

(二)闵行校区改造调整的重点任务及实施路径

根据闵行校区高职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的功能定位,在十一五原有校区基本建设规划的基础上,重新调整规划设计,合理确定基础设施使用功能,降低调整成本,发挥校区最大使用效益。结合上海市校舍建筑抗震设防要求,对抗震设防烈度不详、五十、六十年代建造的旧房进行调整、加固、改造。在十二五期间保证10万平方米可安全使用建筑面积,使总体生均建筑面积基本达标。

(三)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及实施路径

1.信息化基础建设任务

加快建设并完善临港校区网络基础建设,主要完成临港校区一期网络的综合建设工作,二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万兆双核心(支持IPv6),核心到汇聚万兆链接(支持IPv6),汇聚到接入层实现千兆互联。有线网络全覆盖,无线上网环境覆盖率超过80%,手机信号实现全覆盖。在临港新校区和闵行校区间租用光纤实现互联互通;增加高带宽的电信链路,至少到200兆,同时考虑多链路出口,确保校园网出口链路的稳定、可靠,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打下基础。为学生建立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建立校级数据中心,完善数据备份和冗灾备份系统,确保各类数据的安全可靠。对闵行校区网络进行综合改造,满足闵行校区师生对网络的需求。

2.信息化系统建设任务

制定完整的学校信息编码标准,实现已有业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共享。完善信息门户系统,为校内教职工和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综合查询功能,为用户提供与其身份相对应的个性化信息与服务。大力推进学校各类数字资源建设,提升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信息化水平。统一建设网络教学或辅助教学平台,丰富平台上的课程资源,学生基于网络平台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根据二级部门的网站建设要求,构建统一管理、安全的网站管理系统。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包括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审计等,保障数字校园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建立校园公告系统、科研项目交流协作平台、科研知识共享平台,实现各类研究数据的资源共享。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确保信息化队伍的稳定,便于更好的提高网络信息服务。进一步推进全校师生员工的信息化培训,提升学校整体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

引进社会力量和中国电信的翼机通技术,建设、更新改造校园一卡通系统,建立一卡通专网,制订相关规章制度,调整管理体制机制,改善系统运行保障,保证一卡通能安全稳定的运行。使系统能达到集校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电话通信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技术水平,具有消费、身份认证、信息查询等功能,为学校的管理创新创造条件。建成一个系统稳定、使用方便、售后服务良好、系统升级有保障的一卡通工程。

3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任务

加快基础数据建设,建立人力资源库、教学基础资源库、科研与学术资源信息库、仪器设备资源库、图书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多媒体资源和特色网络课程。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教学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充分利用,以适应多学科、分布式、个性化、远程等教学要求,创新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模式,建成电机学院特色的网络教学服务平台,通过师生互动的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四)图书馆建设重点任务及实施路径

1.根据高等教育图书馆建设的发展趋势,大力开展文献资源建设

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不断发展需要,以及馆藏基础及文献资源的布局统筹安排,逐步累积与调整优化结构,使纸质文献在量上达到评估要求,在质上符合学科建设与科研要求,加大电子文献的建设力度,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和以本科为主的馆藏与电子资源体系。

2.面向读者,提高服务品质,建设符合需要的合格图书馆

图书馆以学校十二五改革和发展规划为指南,面向一线院系,面向读者,不断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层次,积极推进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上的各类服务手段的应用,使图书馆能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全方位服务。

3.充分利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成果,积极采用现代图书馆管理技术手段

图书馆积极采用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技术,加大数字资源比重,推进现代技术在管理上的应用,为资源有效利用和提高管理效率提供技术支撑。

4.充分发挥图书馆综合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活动

图书馆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将以时代的大格局为背景,通过举办各类层次的活动,从历史、文化、科技发展的角度阐述人类文明的进程,拓展读者的历史文化与科技视野,开阔读者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关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根据学校基本建设工作需要全面协调的特点,研究新情况、新形势和新任务,及时调整管理机构与职能分工。成立或完善跨部门校区建设改造、信息化建设、图书馆建设专门领导和工作小组,领导组织相关建设工作,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相关建设目标与任务,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各类矛盾与问题。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编制规划具体的实施计划。提出深化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方案,建立有利于实现十二五基本建设规划要求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适应环境条件变化对管理模式提出的改革要求。定时评估规划执行的情况,提出规划调整意见,督促各部门不断完成新的建设任务与要求。

(二)制度保障

为规范校园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全面推进临港校区双优工程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需要制定全面的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建立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层层分解十二五基本建设各项指标,责任到人。建立从项目立项、可行性评估、方案审批、资金落实、公开招标、独立监理、第三方投资控制,到规范验收等相关工作规范和办事程序。制定相关规划管理、财务管理、招标管理、物资采购管理、廉政建设管理等制度与流程,公开建设内容与流程,发动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校基本建设的各项事务,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和评估。

(三)经费保障

实现十二五校园基本建设各项发展目标,是学校实现办学条件根本改善的关键所在。整个十二五基本建设规划实施需要9亿元资金保障,必须采取重点保障、重点筹措战略,开源节流,确保平衡。要以临港校区建设为契机,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申请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政府专项建设经费,寻求临港二期项目政府财力的投入机遇,加大校区置换力度,积极争取社会支持,确保校园基本建设项目得到有效推进。

六、分年度实施方案

校区基本建设分年度实施方案

年度

阶段

目标

2011

临港校区一期工程建设

15万平方米建筑及其市政配套

2011---2013

临港校区二期工程建设

11万平方米建筑及其市政配套

2011---2012

临港校区三期工程规划及校区置换

杨浦校区、闵行西区置换

2013---2015

临港校区三期工程及闵行校区调整

5万平方米建筑及其市政配套,闵行校区功能调整、部分建筑改造

信息化建设分年度实施方案

年度

目标任务

2011

完成临港校区一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有线网络全覆盖、无线网络80%覆盖,闵行校区与临港校区光纤互连互通,电信和教科网双链路接入,电信带宽200兆,接入上海高校无线通共享平台;完成数据中心机房搬迁工作,确保已建成的各应用系统正常使用。

2012

完善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启动临港校区二期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闵行校区网络工程,建成本科教学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开放实验综合管理系统和师生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等各类应用系统,建设高性能计算服务中心,建立云计算平台,有效整合学校各类资源,建成共享型资源中心,接入上海高校跨校认证平台。

2013

完成临港校区二期校园信息化设施建设,建成基于IPv6的万兆高速校园网络,实现所有校区有线/无线全覆盖,有线千兆无线百兆到终端;建成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实施3G天翼技术应用系统平台建设;建立国际交流教育平台。

2014

完善各校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基础物联网络环境、楼宇能耗监控网络系统、平安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和智能图书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建设基于多网融合的新型网络监控与管理系统,建成国内领先的能源装备信息服务中心。

2015

完善各校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新兴网络信息技术,改造和优化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信息系统,学校整体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大幅度提高,初步形成智慧校园,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