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联盟第十五次研讨会”举行

发布者:发展规划处发布时间:2018-05-17浏览次数:140

由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联盟主办、上海电机学院承办的“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联盟第十五次研讨会”于2018517日在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成功举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桑标、上海临港管委会经贸办副主任李甲以及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学术会议。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孙培雷和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联盟理事长、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士中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处长桑标分别致欢迎词。大会由上海电机学院校长胡晟主持。研讨会围绕着新经济时代理工类专业建设、新工科育人模式以及课堂教学改革等三个专项议题进行了报告发言和讨论。

/_upload/article/images/08/3d/074dce98449ca3933b51ca55a38e/686a5f9b-0b24-487b-97d0-8ca04bf72cc7.jpg

  

应对经济“新常态”,分析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

   

    当前新经济蓬勃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对高等工程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江作军分析了我国新经济的时代特征,即新经济时代互联网深刻改变各行各业;创新型企业正在异军突起;新技术催生壮大新产业,制造业智能化趋势方兴未艾;“双创”厚植新经济发展沃土,并指出工程教育应该面向未来布局新兴工科专业;工程科技人才必须具备更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高校应建立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王百成从国家战略、党和国家政策方面剖析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新变化,并认为新经济下的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高等教育必须做出战略性调整,以培养出国家战略、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地方发展需求的人才。上海电机学院校长胡晟分析了新经济产业对工科人才的新需求,指出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的新经济新产业更需要综合实践能力强、跨学科融合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上海临港管委会经贸办副主任李甲在特邀报告《上海临港,高端产业未来之城》中,从地方政府层面介绍了临港地区应对新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李甲副主任指出临港着力建设国际智能制造中心,目前已经聚集了一批人工智能产业企业,初步构建具有临港特殊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领导。


/_upload/article/images/08/3d/074dce98449ca3933b51ca55a38e/a27b9d5c-cc33-4b5d-b284-11ea956c7bd8.jpg

/_upload/article/images/08/3d/074dce98449ca3933b51ca55a38e/d473fed5-f2e4-49fa-a094-8de66bd9ea3b.jpg

/_upload/article/images/08/3d/074dce98449ca3933b51ca55a38e/02b17821-1adc-4748-8a83-f388fb908947.jpg

  


促进产教融合,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为了应对新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许多理工类地方高校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产教进一步融合,分享了他们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成都工业学院副校长成和平指出新建本科院校在推进产教融合面临诸多困难,包括:缺乏缺乏长效运行机制及制度性保障,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产教深度融合“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未形成;企业积极性不高,合作的深度不够、持续性差;政府政策集成程度较低,作用和效果还不明显;在本科教育层面对应用型本科的重视和分类指导不够,政策和评价标准与研究型大学、传统本科教育雷同,资源分配和政策导向存在偏差等。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一些地方高校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实践。上海电机学院校长胡晟分享了上海电机学院智能制造学科专业群建设方面的经验。上海电机学院对接产业需求,跨学科建设了智能制造学科专业群;制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学科知识+岗位能力”复合融通的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校企共建融教学、示范、创新一体的智能制造实践教学平台;健全内外互融的教学质量检测与保障制度;建立基于教师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发展机制。

常熟理工学院校长江作军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团队建设、基地建设、学科建设、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常熟理工学院通过成立行业学院,促进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东莞理工学院副校长马宏伟提出创建特色产业学院是高水平理工科建设的突破口,并介绍了东莞理工学院与外部多主体合作共建的多模式特色产业学院育人模式。

成都工业学院副校长成和平介绍了成都工业学院为破解产教融合困境而建立的“厅委共建”管理模式,详细阐述了成都工业学院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主要举措。合肥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葛春梅介绍了合肥学院双元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葛晓宏介绍了厦门理工学院办学顶层设计思路,并详细阐述了学院面向新业态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办学体系建设等方面所采取的主要举措及其成效。

黑龙江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王百成分享了黑龙江工程学院在学校规划与布局、工程教育认证、学科专业布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机制、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所采取的改革措施。

南昌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陆伟峰从学院管理体制机制、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分享了南昌工程学院瑶湖学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宁波工程学院副校长陈炳介绍了宁波工程学院“产教融合+专业认证”双轮协同、素能合一的人才培养路径。

湖南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瞿述分享了湖南理工学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湖南理工学院紧跟产业变革,推进专业转型发展;借助外部资源,助推内涵发展;服务地方产业,实现专业特色发展;面向转型发展,探索治理体系改革。

重庆科技学院副校长施金良认为,校企深度融合是应用型专业群建设的首要前提。为了促进校企深度融合,重庆科技学院对接重庆重点产业链建立专业群,构建学科专业集群;将“产教融合”理念贯穿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建立产业学院和专业,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此基础上,一些专家和学者对如何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归纳。上海电机学院校长胡晟总结了新经济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建设思路:紧密对接产业链,打造工科专业新结构;面向“新经济产业+区域”发展需求,创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实验实践教育新平台;引进工程实践人才,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完善专业教育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成都工业学院副校长严余松提出了要出台落地政策和具体实施方案,实行产教融合政策倾斜;重点支持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及平台建设;提升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湖南理工学院教务处处长瞿述提出地方高校要引导地方产业转型发展,争取地方政府部门支持,践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只要我们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发展目标一定能实现,地方高校一定能够开创转型发展的新局面。重庆科技学院副校长施金良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服务地方,确立专业建设新理念,应该坚持校企融合,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东莞理工学院副校长马宏伟校长对特色产业学院的建设路径进行了总结,即打造高等工程教育价值共同体;依托产业与区域优势,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学院;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实现治理现代化等策略,打造特色产业学院升级版,实现特色产业学院内涵式发展,进而全面实现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时代使命。

  

强化基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南阳理工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张广铎认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教研室建设将对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的组织基础;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基础;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教师对课程教学的科学设计和实施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积极营造激发教师投身教学、研究和改革教学的政策制度和文化环境是影响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并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阐述了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重庆科技学院副校长施金良还倡议联盟高校联合起来开发基于工程案例教材、教案、讲义和工程案例库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书和工程项目库;建设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水平线上课程。


本次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推进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应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带来的挑战,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技术人才,促进了区域高等教育的联动发展。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下,本次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何倩)